地點:勸濟堂、報時山、黃金瀑布、陰陽海

時間:99年7月13日

天氣:晴天

 

   「金瓜石」這個名字,是在1933年日據時代(昭和八年、民國二十二年)

由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下令取的。但為何取為「金瓜石」呢?老一輩的金瓜石

人說,因為露天礦脈的岩嶂類似一個金瓜的形狀,因此民間開始稱此地為

「金瓜石」;但也有人說是因為金瓜石的土質為金色,索性名為「金瓜石」。

      金瓜石原是東亞的第一金都,但在歷經清朝、日據時期到國民政府三階段

的開發後,金脈已經枯竭。民國七十六年,台金公司決定結束採礦,金瓜石的

人口開始外移,經濟逐漸走下坡,又逢祝融肆虐,摧殘了精華的銅山里,再經

山洪、琳恩颱風的無情侵襲,現在留在金瓜石的居民不過數千人,當年繁華似

錦的景象早已不復見了。潮起潮落不過一百年歷史的金瓜石,從崛起到歌舞昇

平,直至蕭條殆盡,就如同侯孝賢在金瓜石實地拍攝的「悲情城市」所刻畫的

劇情般,既觸動人心又令人鼻酸。

 

勸濟堂:

  「勸濟堂」又叫「祈堂廟」。勸濟堂是地方上的信仰中心,西元1896年(清光

緒二十二年)先建壇於石尾,光緒二十八年始建廟於現址。廟中供奉的金面關

公,是台灣光復以前全台唯一的金面關公。創辦人為黃家昆仲(仁祥兄弟),廟

前廣場立有紀念碑,記述其生平事蹟。 勸濟堂除尊奉關、呂、張、王等四大恩

主為主神外,配祀有八卦租師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、玉皇大帝、天上聖母、

十二元辰君、太歲星君及三清三寶祖師等,堂旨乃為「勸眾行善、濟危扶困」,

以庇祐群黎安尊輯熙、安康和樂。

         勸濟堂上方的關公金銅像,則是全東南亞最大的關公聖像(坐像),在80年

6月完成,高達35台尺,總重量超過25噸。僅其手提的春秋書冊,即長五台尺,重

達五百餘台斤。

金瓜石遊記 

大家極力推薦之勸濟堂旁的海釣白帶魚煮酸菜    可惜沒口福品嘗

因為他只在星期六日營業

金瓜石遊記 

 

 報時山(朝日亭) :

 報時山在勸濟堂右後方的塞連山山頂,以前在日據時代設有大型警報器,作為空襲

警報之用,也定時鳴放,故稱為「報時山」台語也叫作「水雷山」。涼亭位置很高,

居高臨下,是欣賞晨曦和夕陽的絕佳地點。

金瓜石11.JPG

  報時山的步道   步行其中讓人心胸開闊

金瓜石12.JPG

  行走在報時山的步道上   視野遼闊  海天一色

金瓜石13.JPG

  步道迤邐而上  行走其中   很有走在萬里長城上的fu

  

黃金瀑布:                

        黃金瀑布的形成,是由於金瓜石充沛的雨水經礦區表層裂隙滲入礦場,

與「黃鐵礦」及「硫砷銅礦」接觸產生氧化還原及鐵菌催化作用而形成酸礦水,

因地勢落差而形成的天然奇景「黃金瀑布」,也是陰陽海重要的源頭之一。

黃金瀑布4.JPG

 

黃金瀑布2.JPG

 水流經黃澄澄的地面   真是名副其實的黃金瀑布

黃金瀑布3.JPG

 漂亮的黃金瀑布讓人忍不住想摸摸它   可是萬萬不可 

因為瀑布水含有重金屬砷 等

金瓜石遊記之一  

陰陽海:

     黃色瀑布的水流,入海後海水形成土黃色,黃藍相間的海灣奇景就是著

名的「陰陽海」,過去認為是台金公司煉礦污染所致,但台金公司停產已十

多年,陰陽海依然存在。學者分析金瓜石地質含有大量的黃鐵礦,經年累月

形成不易溶於水的「三價鐵離子化合物」(Fe3+),流入海水中形成「鐵

離子(氫氧化鐵)懸浮物」。又因海灣有兩個夾角,外面又剛好有海流經過,

所以懸浮物不易流出,一直停留在海灣內,形成陰陽海奇觀。黃色懸浮物質

大約只停留在海面三公尺的深度,三公尺以下則又恢復為藍色的海水。

陰陽海2.JPG

   

金瓜石遊記 

 

十三層遺址:

    「十三層遺趾」,位於濱海公路濂洞灣上方,昔日為台金公司的「選礦場」,

依山而建的十三層製煉廠,礦工和居民稱為十三層。金瓜石的採金分採、選、

冶、煉四個過程,十三層遺址是當年「選礦」的重要根據地。一般採礦的作業

是將採掘的礦石運至礦坑外做初步的篩選,之後將挑選過的具有價值的礦石,

經由礦車或高空索道運送至選礦場,作進一步的箤選。場內完全以機械化作業,

以當年國內技術水準而言,已屬高精密的做法。

         十三層選礦場包括碎礦工廠、磨礦場、氰化工廠及浮選工廠等。日治初期

萃選出的精砂,都從基隆八尺門以船運送往日本佐賀關精練,到二次大戰末期,

受盟軍封鎖影響,才改在當地治練。1933年興建的十三層遺址,宛若另一座荒

廢的龐貝古城,見證了昔日黃金山城規模龐大的礦產事業,期盼重生復甦的契機。

陰陽海5.JPG

 

   金瓜石遊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ss7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